arrow_upward
媒體採訪
切換

刊載於《中華手工》雜誌2014年1月號


台灣窗:
玻璃築夢人
有時候,欣賞藝術不一定要到美術館,生活就是藝術。

文/本刊記者 文麗君 圖片提供/芳仕璐昂琉璃藝術館
南投竹山矗立著一棟夢幻般的玻璃屋,如磁石般吸引著路人的目光。推開古樸的木門,綠意小徑引路,咖啡香撲鼻而来。喝着香氣四溢的咖啡,聽著藝術家介紹館内的玻璃作品和陳設……你會發現,原来藝術玻璃在居家空間中可以如此温暖,藝術玻璃與生活的距離可以如此親近。

來自生活的美學工藝

林芳仕不會忘記,在台中的一次因緣際會,偶然經過那面鑲嵌玻璃的櫥窗,鑲嵌玻璃透光澄淨的質感,光與影呼應的千變萬化,深深感動了他,從此藝術玻璃走進了他的人生。
“一般人都以為我們是在做彩繪玻璃,其實我們是在做鑲嵌玻璃,鑲嵌玻璃上的颜色是彩色玻璃。彩繪玻璃是普通平板玻璃,噴砂後再噴顏料,顏料經紫外線照射會褪色,而彩色玻璃可以歷經幾百年而不褪色。”林芳仕告訴記者。


一加一大於二,用於林芳仕身上再貼切不過。他的妻子陳璐昂擅長油畫與膠彩創作,對於大自然的描繪有著獨特的想法,兩人因藝術结合,獨創將油畫與美術色彩融入琉璃之中。這個組合,就像鑲嵌藝術般,配合得如此精確。對林芳仕來說,一路上他們互相勉勵、合作無間、研究且探討更多的可能性與發展性,如果少了任何一方就會像一件殘缺的藝術品不會完整且完美。
2006年,林芳仕在家鄉竹山,以自己和妻子名字為名,成立“芳仕璐昂琉璃藝術館”,這棟童話故事般的夢幻玻璃屋,很快成為竹山當地醒目的建築地標。
有人來這裡學習,有人來這裡訂貨,還有人純粹就是為了參觀。為了使參觀民眾與客戶能更加了解鑲嵌玻璃與窯燒琉璃適合應用的空間與呈現出的效果,他們將門窗、入口玄關、樓梯或牆面的點綴都採用鑲嵌玻璃,讓人了解到玻璃不再是冰冷、脆弱難以維護的產品,從而幫助客戶營造出極具藝術品味的生活空間和氛圍。
藝術館内,最顯眼的就是那片大大的鑲嵌玻璃大門,林芳仕將兒子的手紋印在上面,同時透過各種技法,讓簡單的玻璃產生不同的效果,光線經過折射投映在牆面、地板各處,產生錯落有致的美麗印象,妙趣横生。“鑲嵌玻璃透光的質感,隨著光線變化而產生不同的色彩與光影的效果,是最吸引我也是最感動我的地方,讓我了解也許人生也能有這麼多采多姿的可能性。”

為顧客訂製一個夢想

綜觀台灣目前的玻璃行業,大多是採取目錄化的經營模式,或者是以藝術擺飾為主軸的創作模式。相較於其他玻璃藝術家,林芳仕、陳璐昂的創作宗旨是将藝術融入生活。
璐昂说,“琉璃是活的”。為此,夫妻倆要把活的琉璃與生活结合,創造出居家藝術。“藝術是生活的品質,它不需要言語的表達。”璐昂認為,“美的教育從生活中習得”,這是她努力推動居家藝術的力量。
早在2001年,兩人就和親友一起成立芳仕藝術窯燒玻璃工作室,當時僅带着一些玻璃照片及樣品,以自身的美學及獨特的設計風格,成功地在南投的清境民宿打下漂亮一仗。完全以客制化模式經營鑲嵌玻璃與窯燒琉璃的創作,不僅達到民宿講求獨一無二風的訴求,甚至遠遠超越他們對於玻璃藝術的預期效果。
他們秉持著“為顧客訂製一個夢想”的精神,將每一位客戶的訴求視為在建築自己的夢想,每一個設計藍圖都是量身定製,以純手繪的設計與手工製作方式,打動了許多客戶的心,甚至最後都成為時常往來關心的好友。
從2003年起,兩人開始參與公共藝術的創作。雲林科技大學、暨南大學……等,南投涵碧樓精品店及台中港區藝術中心,都有琉璃藝術創作品展示,讓更多民眾得以一窺琉璃藝術的美麗。
在光線折射的美感中,林芳仕獲得了生命的悸動,他用攝氏800度的高温,淬煉出藝術的美感,用藝術玻璃,燒融出生命獨有的印記!

對話林芳仕:
很多人困惑玻璃和琉璃,您可以告訴我們最簡單的區别嗎?
玻璃與琉璃在英文中皆以「glass」稱呼之,成分相同。琉璃則是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現今定義為,一般生活中常見的普通玻璃經過加工與再創作完成的成品則可稱為琉璃。
您堅持“為顧客訂製一個夢想”的精神,能講一個具體例子來闡釋嗎?
最近在斗六有機會創作了一件特別的案子:這位先生他的新家內部有一處181公分的圓,希望我們幫他設計且規劃。他提到小時候他住在嘉義梅山,經濟情況不甚理想,有新的鞋子往往捨不得穿,就掛在脖子上。他常利用休假的時間到山上採金針花賺零用錢;現在他有成功的事業,也有餘力建造自己的新家,對比小時候的情況令他感觸良多。因此希望我們能幫忙將這個故事用鑲嵌玻璃的方式表現出來,當這件作品放在他家的時候,可以告訴他的家人與朋友這個故事,並且要知福惜福。
一件作品誕生需要多少時間?請簡單介紹製作步驟和工藝難。
通常一件作品約需一個月的時間,因為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 以作品「異國圓舞曲」為例,這是一件複合媒材的作品。我們先到工地現場丈量,與客戶討論後,進行規劃設計。然後開始不鏽鋼鐵件的製作,鐵件完成後進行打板,開始玻璃的燒製。
在燒製的過程中要注意玻璃的厚度,因玻璃厚薄度的不同會有不同的難易度。
您做了很多大型公共藝術創作,這類藝術和一般的藝術創作有何不同?
公共藝術在規畫創作的時候,因作品放置的位置在開放空間,要考慮到現場的環境與安全性,以及要將在地特色融入創作中。
例如我們在南投文學資料館的作品「閱讀文學」,配合建築物本身的外觀及此空間的用途,與不鏽鋼鐵件搭配窯燒玻璃和鑲嵌玻璃,以書籍為主題,讓作品在光影變化下營造獨特的閱讀氣氛。
另外在埔里鎮的忠孝國小,以學校的特色社團:巧固球、獨輪車與橋牌為設計主題,結合在外部空間不易腐壞的不鏽鋼鐵件與鑲嵌玻璃,作為學校的入口意象,成為學校新地標。
對於玻璃藝術的推廣和傳承上,您是否有一些自己見解並做過一些努力?
我們是台灣的工藝之家,因為想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藝術玻璃作品,成立了「芳仕璐昂琉璃藝術館」。
館內的參觀採預約制,當有團體客人預約參觀,我們會帶領他們進行一段專業的導覽解說,讓訪客了解我們的藝術玻璃可以應用的地方非常廣泛。藉由這段解說,也能讓更多人改變對玻璃的既有印象。
對於玻璃藝術的推廣和傳承上,您是否有一些自己見解並做過一些努力?
我們是台灣的工藝之家,因為想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藝術玻璃作品,成立了「芳仕璐昂琉璃藝術館」。
館內的參觀採預約制,當有團體客人預約參觀,我們會帶領他們進行一段專業的導覽解說,讓訪客了解我們的藝術玻璃可以應用的地方非常廣泛。藉由這段解說,也能讓更多人改變對玻璃的既有印象。
近20年的藝術生涯裡,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從一開始接觸這個領域,到後來與太太璐昂相遇到結婚之後,將平面美術創作融入藝術玻璃裡。並且在幾經討論與思考後,決定與坊間目錄化的經營模式區隔開來,開發量身訂做的客製化市場。幾年下來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與品牌形象。
過程雖然辛苦,但在與客人溝通協調的時候,面對客人的各種要求與問題能夠想辦法克服並突破,我將之視為進步與創新的動力。而且每件作品完成後,客戶的滿意與讚賞,能讓我獲得最大的滿足與成就感。